从近期船舶工业相关上市公司的走势脉络来看,中国船舶成了板块龙头,这与前几次航母概念的炒作完全不同。我们有理由认为,以海工装备为主要看点的中国船舶(600150)带动船舶制造板块走强,其内在原因可能并不在于“航母入役”的题材刺激,而在于市场对海工装备领域市场前景的看好。
《船舶工业十二五规划》特别提出,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以上,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%。中信建投证券的调研报告指出,根据我国海洋石油2015年远景规划,中海油还要增加5000万吨海洋石油产量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中海油将会把深水油田勘探开发作为重点发展方向。“十二五”期间中海油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,带动的海上油气开发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-3000亿元,年均500-600亿元。而在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海油年均资本开支375亿元左右,“十二五”年均资本开支增长60%左右。此外,“十二五”期间要加大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力度,也就是说,深水装备投资占比将提升。按照目前中海油的初步规划,“十二五”期间投入300亿元建造第二批的深水海洋工程装备,这个金额比“十一五”已经实施的150亿元将增加1倍,再加上以前未获得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权的中石油、中石化在获得开发权后“磨刀霍霍”,“十二五”海工装备总体需求增速肯定在100%以上。过去10-15年,我国成功地承接了全球第四次造船产业转移,市场份额从不到5%、世界第四位提升到40%、世界第一位。船舶制造企业承建海工装备,有其天然的优势;我们预计海工装备的产业转移最终也会复制造船业。随着我国对海工产业支持政策的颁布和落实,全球海工装备制造中心将向中国转移。
安信证券上周的行业跟踪报告指出,全球船舶市场景气下滑,不过海洋工程设备市场相对活跃。兴业证券未来整体业务在海工业务带动下的弹性较好,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,主要产品集中于自升式平台和海工辅助装备,使未来业绩释放受到一定限制。